糜芳守卫的是荆州最难攻打的南郡,为何却不战而降?

  无论是看《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看到关羽失去荆州荆州时,你都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关羽失去荆州的历史与小说记载基本相同:关羽北伐,樊城没有进攻,但吕蒙偷袭了荆州。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糜芳直接投降,导致关羽夺回荆州的希望完全破裂。

  要知道,糜芳守卫的是荆州最难攻打的南郡,当初周瑜大部分督攻曹仁也花了整整一年,而且损兵折将。糜芳的投降,真是不合理,没有气节。可幸的是,蜀汉以前有一位将领,在被困在孤城时也远远超过了糜芳。他就是霍军,以几百人守家萌关,抵挡刘璋万余人一年。也是被困在孤城,糜芳还是刘备的姐夫,这个表现远不如霍俊,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关羽对糜芳的投降承担了一半的责任,这实际上是非常荒谬的。关羽确实鄙视糜芳,对他傲慢,但这也是因为糜芳工作不力。至于关羽说,打败樊城后,他会回去清理糜芳。糜芳能注意到这种愤怒的话吗?

  糜芳是谁?他是刘备的兄弟。他和他的兄弟糜竺可以被视为刘备最大的股东。关羽能对自己做什么?事实上,正是凭借自己的身份,糜芳并没有关注关羽,否则他就不会像关羽那样僵硬。然而,糜芳投降苏州不是因为关羽对自己很率,而是因为其他原因。

  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糜芳不止一次追随刘备,但总是追随刘备。刘备输给吕布后,跟随刘备逃跑;刘备被曹操打败后,糜竺和糜芳带领散卒寻找刘备;刘备在汝南战败,糜芳再次追随;刘备逃到江夏,糜芳仍然追随。

  纵观糜芳追随历史,大多数人很容易认为糜芳追随刘备是因为立场坚定。其实并非如此。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糜芳在以往的追随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刘备或糜竺牵着鼻子走,没有主见。糜芳的选择不是因为他跟随刘备,而是因为他听从了别人的指挥。从历史记载来看,我们看不出糜芳有多能干,只是因为他资助了刘备,与刘备结婚了。

  吕蒙偷袭荆州,兵下南郡。这件事太突然了,糜芳没有做好充分的意识形态准备。傅士仁的投降使糜芳更加不知所措。显然,糜芳对南郡的防守没有信心,对是否应该防守感到困惑,害怕被杀。因此,在傅士仁的劝说下,糜芳选择了下坡驴。

  与糜芳相反,霍俊显然是个有主见、有能力的人。霍俊原本是刘表的下属,刘表死后,霍俊毅然带领自己的部队投奔刘备。在西川战争中,刘备安排霍俊守卫家萌关。面对万余敌,霍军并不害怕,选择了坚持。在此期间,霍军看穿了张鲁的诡计,瓦解了张鲁试图骗取贾萌关的企图。甚至在刘璋军长期无法攻击的时候,率领数百人攻击敌人,杀死敌人的主将。显然,霍军对自己有信心,去哪里也很清楚,更不怕死亡。这种人,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人才,是糜芳之流可比的吗?

  霍军也被困在一个孤独的城市里,英勇而懦弱;霍军有信念,米芳很困惑;霍军充满信心,米芳没有信心,这就是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刘备的姐夫,米芳选择投降苏州并不奇怪。姐夫不能给能力奖励,姐夫不是这件事的关键,他自己的能力是!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