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魏时期大将毌丘俭东征攻克高句丽首都

  毋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曹魏后期三国时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不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宫殿,升为荆州刺史。238年,司马懿攻灭公孙渊;244年至245年,两次率兵征服高句丽,攻破丸都,数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吴国诸葛恪大举进攻被击退,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无丘俭感受魏明帝的恩情,为曹魏政权而战,于公元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的“淮南三叛”(王玲、无丘俭、诸葛生)之一。

  高句丽和公孙:远交近攻

  东汉末年,公孙氏占领辽东,远近军夷咸服。高句丽与公孙氏的关系初时融洽,还出兵帮助他消灭山贼。但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即位时,王哥拔奇曾得到公孙度的帮助,起兵争位,旋败死亡。从那时起,高句丽和公孙氏就结婚了。要想进入中原,公孙氏必须先解决高句丽的后顾之忧;要想实现统治辽东的预期,高句丽也必须排除公孙氏的障碍。两人都心怀鬼胎,互相提防。但高句丽毕竟力弱,主要采取保境安民的守势,待机而动。公孙康时曾对高句丽进行重击,并焚毁其国都国内城,高句丽被迫迁都山城丸都(吉林集安以西山城子)。

  高句丽在外交上对待公孙氏的一招就是远交近攻,分别与吴、魏建立了关系。233年,东吴派使者到辽东公孙渊处,后来公孙渊反目成仇,杀死了两使者。几个使者团逃到高句丽,假称奉孙权之命而来。从此,高句丽和东吴一度打得火热,东吴还给高句丽东川王起了“单于”的称号。但好景不长,曹魏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关系继续发展,频频派人出使高句丽,促使他与东吴断交。几年后,在魏国的压力下,高句丽与吴绝交,斩吴使胡卫等,送首级和幽州。

  形势发展迅速。随着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国西南战线的压力减轻,他开始腾出手来清理叛逆的公孙渊。237年,司马懿率领4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征服辽东,并要求高句丽出兵帮忙。自然,高句丽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派出主簿大加率数千精兵帮助魏军作战。几个月后,襄平城破,公孙渊死于梁水,辽东公孙氏势力土崩瓦解。魏军随后潜军浮海,又收乐浪,带方二郡。魏在原公孙所辖地区设平州,辖辽东、昌黎、玄奘、乐浪、带方五郡,并将东夷校尉于襄平统管。

  毋丘俭东征

  公孙败亡后,辽东所有县都尽了最大努力。当时,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司马和曹的内部战斗很愉快,没有时间回顾。高句丽东川王开始频繁入侵,攻打辽东几个小镇,取得一些小胜利。高句丽大臣沛来绝食,劝国王不要惹恼大魏,招致亡国之运。东川王在哪里能听到?

  果然,吴蜀战争很快就休息了一会儿,魏派无丘东征,以报仇高句丽入侵。公元246年,无丘节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阆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2万多人迎敌至沸水,在梁口与魏军作战(注:今通化市江口村)。两军作战,以死搏斗,魏军以方阵迎敌。东川王被打败,魏军斩首数千级。

  据守卫坚固的丸都城,东川王率领少数残军狼狈逃回。无丘节俭围城后,我看到山城西北部的山很陡,上面的守兵也不多。我采用了避实就虚、正面假攻、西北偷袭的战术,选派了一些身体强壮、善于攀登的士兵,用武器长绳偷偷爬上悬崖,先杀死上面的守兵,“马悬车”,打破了丸都山城。据《三国志》报道,魏兵“屠丸都”采取了烧光杀光的策略,但一开始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人得到了一个网络开放的一面。“节俭使军队不会破坏他们的坟墓,不会砍伐他们的树木,得到他们的妻子。”

  不久,无丘节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注:今朝咸北会宁)。无丘节俭派玄炔太守王高紧追东川王,千里之外过沃郁,到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还〔注:1904年,吉林省吉安市发现了无丘省石刻石碑,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亡。〔注: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暗杀王高,打败魏追兵。这件事不见于中国史籍。〕魏军两次征讨,每次都俘获了数千名高句丽人口,并将他们迁往大陆。

  吴秋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历史上最遥远的征集。魏之势力至今仍在俄罗斯沿海地区,属于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污秽地区,也属于乐浪和带方二县。高句丽遭遇了几次灾难,幸运地活了下来。未来40年,高句丽不敢再入侵辽东,经常向魏晋表示臣。双方长期保持和平。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