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分析鸦片战争:火炮命中率低

  鸦片战争的第一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以这一事件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原因、过程和结果都非常熟悉,不需要重复。至于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像林则徐这样有远见和勇气的英雄无法回到天堂。与此同时,它也与西方列强的船强炮利有很大关系,中国在武器上遭受了损失。

  然而,对于遥远的历史,除了把握节日外,我们还应该深入了解细节,特别是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笔记,可以从技术上揭示战争胜败的原因。例如,当时负责广西国防工作的梁章菊就清军的失败进行了军事技术讨论。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第一手信息。

  积极防御派:全心全意部署和制造抗敌火炮

  梁章菊在现代史上的声誉远不如林则徐。然而,他也是一个著名的英雄。他既知识渊博又务实,为促进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章菊和林则徐一样,也是福建人,祖籍长乐,出生在福州。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15岁的学者,20岁的学者,28岁的学者,44岁的时候进入了军事机械办公室。在考场里,他一路顺风,没有痛苦,年轻时就解决了名声问题。早点解决名声,你可以早点从阅读考试中抽身做实际的事情。

  虽然他的职业生涯很顺利,但梁章菊并没有自满,也没有沉浸在个人成就中。和林则徐一样,他非常担心当时英国鸦片的流入,所以当林则徐几乎禁止吸烟时,他也写了书,并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林则徐在广州禁鸦片时,梁章菊也在广西梧州抓获烟贩,铲除罂粟种植地。禁烟措施因其雷厉风行而相当有效。虽然其知名度不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但也有利于民族之举。

  


  梁章钜肖像

  由于鸦片发动战争,当时梁章菊负责广西梧州的防务,因此,他可以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当事人和见证人。1841年,当英国海军在广东沿海地区发动进攻时,梁章菊在广西迅速运送了40支大炮支援广州防务。根据他的回忆笔记《归田琐事》中一篇题为《炮说》的文章记载,这些大炮的规格在800到3000之间,前后选择大炮,从300到800不等。

  梁章菊送这些大炮时,也向朝廷奏明,战役结束后,这些大炮还是要运回广西的。

  然而,不幸的是,广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有这些火炮都下落不明。据说它们要么被英国人摧毁,要么被沉入大海。这让梁章菊非常心痛。他谴责主持国防的齐善是开门鞠躬的。

  同年,梁章菊调任江苏巡抚,在上海会同江南督察陈华成加强防御工作。他们在吴松海岸检查了火炮的部署情况。当时,有100多座火炮。与此同时,他命令在上海建造数十座新炮,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当他和陈华成主持防御工作时,英国舰队不敢冒犯,一度绕过。

  只是没想到,梁离任后,两江总督牛鉴贪生怕死,临阵逃离,失去了镇江。另一个事实让梁心痛不已。原本部署制造的所有新炮都丢失了。第二年,英夷长驱直接进入,城内外所有的枪都丢失了。

  几场战争的失败使清廷的许多人害怕英国火炮,认为中国火炮的致命性和射程不如英国火炮好。议者称之为中土之炮,远不如英夷之炮。梁章菊拒绝了。他认为这不是因为武器不如武器,而是因为其他原因。

  抗英技术派:清军失败在于火炮命中率太低

  作为抗英战争的亲自指挥者,梁章菊不同意武器理论。他认为那些恐英论是没有理由的,没有讲根,这不是探本之言。当然,梁章菊这么说也不是出于盲目自大,而是从技术角度反驳。他认为英国炮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火炮先声夺人。在《炮说》一文中,梁章菊列举了一个例子,认为英国炮舰上的火炮最可怕的是桅杆顶部的火炮。这种火炮发射时,火光爆发,纵横一两丈。看起来很可怕。厦门和宝山的失落是由枪造成的。事实上,这种火炮有足够的虚张声势,破坏力不足,攻击敌人不足,攻击敌人不足,但两江总督牛鉴被英国火炮吓跑了。指挥官一听到飞炮声,一看到飞炮的气势,就无法控制,吓得先跑,自然连累全军,导致战败。梁章菊认为,战败的大部分原因是指挥官被飞炮吓坏了。

  那为什么清军这边的火炮敌不过英军的火炮呢?梁章菊首先列举了战争中火炮的损失,他做了统计,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各省火炮约有2000座,不算少。但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宝山、镇江失陷后,上述各省损失火炮400多座,其中英国战舰夺走1560座,80%被掠夺。事实上,英国人愿意绑架火炮,这表明这些火炮仍然有效。那为什么会失败呢?

  梁章菊做了一个冷静的分析:不是缺乏力量,而是命中率太低。例如,在厦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清军开枪了200多艘,只有一艘击中了英国军舰,只是击中了火药舱,大船破裂,大军舰爆炸着火,然后破裂,沉没,英军撤退。只有一枪才能击退敌人,如果命中率更高,结果就会更加乐观。

  


  清朝火炮

  他还举了一场定海之战的例子。1841年9月26日,英军进攻舟山群岛,当时总兵葛云飞主持防御。清军开枪数百次,只有一次击中敌舰,击中了火轮桅杆,导致英军舰只倾斜,撤退了一段时间。一枪的威望是这样的,但不幸的是,它没有持续的力量,梁章菊叹了口气:数百枪只有一枪的力量。

  因此,梁章菊说,但使炮发能中,我的炮也足破夷。他还列举了英军的装备:夷船和火轮船只有几十艘,大大小小的杉板船只有几十艘,船只也不多。如果在几百枪之内,有十次命中,它们可以摧毁几十艘船。每艘船歼灭几十个敌人,对敌人造成相当大的伤害,甚至可以扭转战局,击退侵略者。不幸的是,没有假设,梁章菊透露:虎门的火炮是从国外购买的,超过200座,大规格达到900只石斛,实际上没有伤害敌人的船,为什么船没有伤害?令人叹息。当然,守虎门的士兵不顾一切地战斗,许多英勇的牺牲。还可以研究具体的战败因素。

  也有人反驳梁章菊,火炮命中率低不是技术不好,而是陆地上的炮位相对固定,敌人的舰只是游走,很难瞄准。为什么要用枪击活船?梁章菊也否认了这一说法,并亲自调查了宝山炮台的位置,发现这里的炮台并没有突出水面,成为敌人的活目标,也不会被敌人包围,适合防守,难以克服。他和抗英将领陈化成也感叹炮台设计合理,克成天险。结果,在宝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飞炮响起,清军指挥官吓坏了勇气,全军崩溃,设计良好的炮台毫无用处。

  鸦片战争第一次期间,清朝和英国的火炮之间有技术差距吗?这是一个严重的科学问题,本文没有得出结论,但梁章菊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其经验应该值得借鉴。

  成功的炮战案例

  格林沁大炮轰退英法联军舰队

  在清朝炮台与列强舰队作战的历史上,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1859年的大沽口之战。那一年,英法驻华公使从上海沿水路北上乘坐所谓换约舰队。这支舰队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强大得多,包括一艘巡洋舰和13艘炮舰。开车到大沽口时,无视主权,主持大沽口防务的和尚格林琴下令炮击英法舰队。结果,他摧毁了三艘英国战舰,英国海军伤亡460多人,英国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重伤。

  这是中国近代御侮的第一次大胜利。据估计,清军在这场战役中的命中率大大提高,战斗力大大提高。当时,梁章菊去世了。如果你知道春天的结果,你会笑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