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的由来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呢?

  立冬(Beginning of Winter)

  一、立冬节气时间:

  每年11月7~8日

  二、立冬节气由来,立冬节气候变化,立冬节气介绍:

  每年11月7日或8日,中国古代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还说:“冬,终,万物收藏。“事实上,中国幅员辽阔。除了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地区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冬季并非全部同时开始。根据气候学的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为冬季,“冬季开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一致。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已于9月初进入冬季。10月下旬,首都北京也有一个冬天的场景,长江流域的冬天直到“小雪”节气才真正开始。

  在中国古代,立冬分为三个候:“一个水开始冰;第二个地面开始冻结;第三个野鸡进入大水是海市蜃楼。”节气水可以形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第三个“野鸡进入海市蜃楼”中的野鸡是指野鸡等大鸟。海市蜃楼是大蛤蜊。立冬后,像野鸡这样的大鸟很少见,但在海边,你可以看到大蛤壳的线条和颜色与野鸡相似。因此,古人认为野鸡在立冬后会变成大蛤蜊。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和现代人一样,意味着建立和开始。但是“冬天”这个词就没那么简单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天”的解释是:“冬天,万物收藏”,意思是秋天所有的作物都被收藏和储存,动物也被藏起来准备冬眠。冬天的开始似乎不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完全地说,冬天的开始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收集一切,避免寒冷。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为地表夏半年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不太冷。晴朗无风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但很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很有好处。然而,此时北方的冷空气也有很强的力量,经常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和雨雪的寒潮天气。

  从多年的平均情况来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严重降温,特别是异常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农业生产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保护人体,防止作物寒冷、冻害,非常重要。

  三、立冬节气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是古代社会的重要节日。这一天,皇帝将带领文武百官到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应该在立冬之日庆祝。

  吃饺子:初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意义。中国过去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作了一年的人应该利用初冬休息一下,顺便奖励一家人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是最好的比喻。在中国南方,人们喜欢在立冬吃鸡、鸭和鱼。在台湾,街上的“羊肉炉”、冬季进补餐厅的“姜母鸭”等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炖芝麻油鸡和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泳:有趣的是,庆祝冬季开始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冬季开始时,黑龙江省冬季游泳协会的运动员穿越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季的到来。

  贺冬:贺冬又称“拜冬”,在汉代就有这样的习俗。

  冬学:冬夜最长,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机。

  四、冬季节气养生:

  入冬后,天气变冷了。如何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无非是增加体内产热,减少散热。它的方法与衣食住行有关。调整饮食,增加热量是方法之一。在寒冷的环境中,适当食用高热量食物可以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代谢。

  冬季饮食调理,应使用滋阴潜阳、高热量的饮食,也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产生热量的营养物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物和土豆。谷物不能减少,成年人每天需要400-500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