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过于理想化,主张限制君权和设立丞相

  虽然黄宗羲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但他的政治思想过于理想化。在明朝,他主张限制君权,设立总理。他从民本的角度攻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限制君权

  《明夷待访录》有13本书。这本书通过攻击家庭世界的专制君主制,向世界传达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极其珍贵。《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

  黄宗羲在一开始就阐述了人类建立君主的最初目的。他说,建立君主的最初目的是让世界受益和释放世界的伤害,也就是说,君主的产生是让君主承担抑制个人利益和促进公共利益的责任。对君主来说,他的义务是第一位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后为履行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古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毕生为经营者,也为天下。然而,后来的君主认为世界的利益出于我,我把世界的利益归于我自己,把世界的伤害归于人,更让世界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把我的大私人作为世界的大公,把世界视为一个伟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后代,享受无尽(见原君)。君主家庭世界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黄宗羲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首先要明确君臣关系。他说:原夫作君,所以治天下。天下不能一人治之,则设官治之。是官员,分身之君也。本质上:臣之与君,名异而实,都是共同治理世界的人。所以君主不应该高高在上,处处独尊。我们应该尽我们应有的责任,利除害。否则,就应该逊位让贤,而不是鳃然怕后天下人不出于子孙。

  至于做臣者,要明确自己是君之师友,而不是仆妾。我出来的时候也是为了世界,不是为了君也;为了万民,不是为了姓。如果你认为大臣是为君主设计的,只是以君为姓,以天下人为君囊中的私物,你的职责只是为君主做一只好看的狗,而忽略了斯民之水火,那么即使这样的人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也不值得肯定。因为天下之治乱,不是一姓兴亡,而是万民之忧。这就是黄宗羲君臣观。它无疑是对传统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纲常的有力冲击。


  设立丞相

  黄宗羲限制君权的另一个主张是设立丞相。他说:明之无善政,始于皇帝罢丞相。这是因为:

  首先,古人君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彼此平等。秦汉以后废而不谈。然而,丞相进入,天子御座,舆论为下,仍然保持着主客关系。现在除了宰相,没有人能和天子竞争。这样,天子就更高了,奴视臣僚,专断独行,为所欲为。

  二是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的规定,天子传子,但天子不贤;在这种情况下,幸运的是,宰相传贤而不是传贤,足相补救。然而,在放弃宰相后,天子之子不贤,更不用说贤者了。这样,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限的灾难。

  第三,废除首相后成立的内阁大学士,其职责只是准备顾问,并按照皇帝的意愿回答章奏。内阁没有僚主义者,也没有权力机构。它的权力很轻,根本无法与前首相相比。内阁既没有实权,天子也不能或不愿意处理政治事务,所以它依靠一群凶猛的宫奴来统治,这就产生了明朝的宦官专权。

  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加若干政事,每天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宰相批之,下六部实施。更不用说呈前御前,转发阁中票拟;阁中又交前御后下衙门如故事往返,使大权自宫奴出也。此外,宰相设政事堂,下分若干房,分管天下平民事务;一切都不能达到。建立宰相是限制君权过度扩张的有效措施。但不是责任内阁制。因为皇帝仍然掌权,他仍然是国家元首。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