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节日 汉族元宵节是怎样过的

  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了中国传统的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元月,古汉族称夜为宵,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夜,人们庆祝,也庆祝新年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上万盏灯庆祝。出去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一起吃元宵,团聚家庭,庆祝同一个节日。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在唐代,灯笼欣赏活动更加繁荣。宫殿和街道上到处都挂着灯,还有高大的灯轮、灯塔和灯树。唐代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过元宵节燃灯的盛况。宋代更注重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风格也更加丰富。明朝将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虽然清代赏灯活动只有3天,但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前所未有,除了燃灯,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代。南宋时,首都临安在元宵节制造了许多谜语。一开始,好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供人们猜测。由于谜语能激发智慧,充满兴趣,在传播过程中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民间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节是用糯米做实心,或带馅。馅料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种果料等,食用时可煮、煎、蒸、炸。起初,人们称这种食物为浮饺子,后来又称饺子或饺子。这些名字团圆字音相似,意思是团圆,象征着全家团圆、和谐、幸福。人们也怀念离别的亲人,对未来的生活寄予厚望。

  在一些地方,元宵节也有走百病的习俗,也被称为烤百病和散百病。大多数参与者妇女。他们一起走或走在墙上,或过桥或郊区,以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增加了传统的民间表演,如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秧歌和太平鼓。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海峡两岸盛行,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年年庆祝。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