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的疑问:究竟他的登基是否名副其实?

雍正皇帝的继位之路备受争议,引发人们对其登基合法性的疑问。他在乾隆皇帝去世后,迅速登上皇位,然而,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因此,人们纷纷质疑雍正皇帝的继位是否真正名副其实。在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面前,我们有必要仔细考察历史文献,深入探讨这一话题的真实性。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在清朝的历史上,胤禛是一个极具争议、极具传奇色彩、极具才华与胆识的帝王,胤禛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

说到胤禛的即位,还要从他的父亲康熙说起,康熙八岁登基,后经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使中国成为四方来贺的大帝国。可以说康熙是功成名就,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然而,他却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之间这一大矛盾。康熙一生儿子众多,除了夭折的,成年的有26个。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之位,引起众皇子对太子位置的觊觎,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最后形成五大"朋党",有以皇长子胤褆为首的"大千岁党"、以皇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还有没有明显党派之势的皇三子"三爷"。

雍正皇帝继位合法性的疑问:究竟他的登基是否名副其实?

后来,皇长子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胤礽被康熙帝再立并再次废黜后,也被终生圈禁。这回众阿哥深刻认识到胤礽此次被废,绝无复立之可能,于是储位之争渐呈白热化。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的突然即位,震惊朝野。

各种传闻纷纷扬扬,时至今日,虽已过去近300年,有关胤禛继位的问题,史学家们也是各执已见,有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 胤禛即位是康熙钦定的,胤禛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之时,曾召集允祉、隆科多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另外朝鲜国《李朝实录》对这一历史事件也有相关的记载,康熙病重时,把其挂的念珠给胤禛曰:"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联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而且在康熙年间,胤禛办的几件大案,深得康熙的赏识,在日常的政务活动中,皇族的案件均也委派胤禛来调查。康熙在临终前,还曾派胤禛代其到天坛行冬至祭天大礼,而祭天这种活动,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康熙情知自己时日无多,决定传位给胤禛,故派他祭天。那么,康熙临终前是否接见了八位大臣,并真的颁布了一份遗诏吗?遗诏的内容又是否属实?而另一种观点则表示了怀疑,认为在康熙病逝前后,胤禛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篡夺了皇位。而且《康熙遗诏》中也没有说让皇四子即位的明确记载,所以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所谓"八人同受面谕"是胤禛维护自己的政权而伪造的,现存" 遗诏"的内容,也是隆科多受胤禛之命所伪造。

康熙曾经下谕,"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而胤禛却能够每日派人进驻畅春园,当时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专门保卫京师。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隆科多的支持,胤禛派人进畅春园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这是史学界的两种说法。民间也围绕这事件道出了两种看法。有人说胤禛的即位是假,篡位是真,康熙心中的继承人,是康熙比较赏识的皇十四子胤祯。康熙五十七年,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西北各路大军,代父亲征新疆和西藏。而且康熙死时的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康熙病逝后,胤禛与其舅舅隆科多密谋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子"改为"于四子",将"胤祯"改为"胤禛",胤禛依诏登基便合情合理。雍正初年,胤禛借口杀死隆科多,也是为保密此事而为。

还有人说,康熙在写遗诏之时,曾经征求大臣张廷玉的意见,张廷玉建议康熙让皇四子胤禛继任大统,因为皇四子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已经出过天花,让胤禛即位,可以保大清三代昌盛。就这样,胤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清人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总之,对于胤禛即位,反正众说不一, 现在成为了清史研究中的一大谜案。

文:逢文子莫

文献来自:《康熙遗诏》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