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师为何成了明朝的高危职业?

  帝师一般是指教育太子、协助太子登基的著名大臣。他们从小就是王子的大师,对王子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帝师也有皇帝肱骨大臣的含义,特别是指皇帝非常信任的大臣。俗话说,陪伴君主就像陪伴老虎,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高风险的职业。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1、大明帝师是如何产生的?

  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这是由明朝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害宰相胡唯庸后,因此担心大权旁落,于是永久废除了宰相制。皇帝直接管理国事,领导群臣。皇帝变得特别忙碌,因为没有宰相。于是朱元璋找了几位顾问集中在文渊阁帮他处理事务,这就是内阁的由来。最初的内阁实际上是一个秘书处,官阶最隆者只有五个产品。但所有入选者都必须是士林公认的饱学之士。后来,任何入阁当辅臣的人都必须先获得大学士学位的称号。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每次会试中进士者,都会选出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到翰林院继续深造。所有被选中的人都被称为普通吉士,深造期一般为两年,优秀的人留在翰林院担任讲官、词臣和史官。讲官是教皇帝的人。但并非所有的讲官都有帝师的身份。所谓帝师,一般都是先当王子的老师。任何被立为王子的人都会自动获得储君的身份。明朝非常重视储君的教育。管理太子的事务机构叫詹事府,还有一个左春坊,是专门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门。所有归口翰林院管辖的文臣,如讲臣、词臣、史官,都有资格选为太子师。任何选为太子师的人,时人都会以“储相”等待。

  皇帝死后,王子登基,一般都会用自己的老师作为辅臣甚至首辅进入内阁。虽然明朝内阁最初只是一个秘书机构,但自永乐后期,特别是宣宗皇帝以来,它基本上已经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其权力和地位都在六部以上,内阁首辅实际上成了没有宰相头衔的宰相。因此,除了洪武和永乐,明朝帝师的经历大多是清晰可寻的,其次是:蜀吉士-翰林院文臣-太子师-帝师-内阁大学士。通过以上演绎,不难发现明朝帝师不能简单地作为教师来看待。他们实际上是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他们的学术思想、政治观点和做事方式不仅影响了皇帝,也影响了明朝的治国方略。

  2、帝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明代储君的学习内容以经史为主。习经上宗孔孟,本于程朱;习史揭示了历代帝王治国之道,兴衰之道。讲经者寻章摘句,虽常见智慧,但大多泥古;讲史者发挥得更多,比经籍更能让人体验治国之得失。因此,明朝的帝师,学问不必有创意,但必须雍容深厚。臧否人物可以一针见血,但不能标新立异,更不能“怪力乱神”。因此,以思想家誉的帝师是不允许的。

  虽然少数皇帝确实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以思想取胜,而是擅长治疗技能。明代皇帝的第一个条件是熟悉经典,并很好地解释经典。宋连当时给朱元璋和王子朱彪讲了《大学衍义》,后来方孝茹给建文帝讲了《大学衍义》。虽然他们在同一本书中有不同的观点。

  第二个条件是语言能力强,不能说家乡口音,皇帝听不懂。叶向高是福建闽东的人。那个地方的话简直是另一个语系,很难理解。皇帝为什么这么依赖他?可见这个人跟上时代的步伐,肯定不是家乡的“鸟语”。还有温州人张聪,温州话出奇的难懂。结果世宗皇帝还是那么喜欢他,说明他也有语言天赋。

  三是讲课能力。教师教学,总想引导学生向善,教学生避免一些错误。帝师最起码有责任让皇帝走正道。但如果你在课堂上板着脸,责骂学生,这不是那也不是,学生一定不高兴。比如杨廷和,他的学生是明代最大的玩家武宗皇帝。在课堂上,杨廷和举了古代贤君的例子,要求武宗收敛玩心,武宗觉得没用。有一次听完课,我向身边的太监抱怨:“讲课就讲课,总是拿着枪和棍子说别的。”?“杨廷和劝武宗少做架鹰逐狗的事,武宗听了这些话就烦了,所以他不愿意听杨廷和讲课。作为帝师,如何让这个特殊的学生喜欢听你说话,这就是讲课能力,里面有很多知识。


  3、帝师不好当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现在有相似之处,但差异更大。古人有句话:“学好文武,卖帝王家。中国还有一句话:“伴君如伴虎。“皇帝既是你的学生,也是你的主人,你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生气,老虎会吃人,所以老师每天走在薄冰上,想把国家和人民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想作为一个大臣弄清楚皇帝的意思,而不是杀人,所以皇帝很难成为。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刘伯温的例子。在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前,他从未喊过刘伯温的名字。每次他见面,他都叫“老先生”,表明他非常尊重他。然而,朱元璋夺取世界后,觉得刘伯温太聪明了,于是逐渐加大了对他的防范力度。最后,刘伯温死于怀疑,而不是老先生。

  我曾经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政统”和“道统”总是有区别的。皇权代表政统,而士林代表道统。明朝帝师不仅是政统的维护和调整者,也是道统的维护和坚持者。单靠帝师的努力是不可能统一两者的。帝王与帝师的关系不仅是君臣、主仆,也是师生与少长的关系。在专制王朝,知识永远只能是权力的附庸。明朝的皇帝虽然没有以知识为祸,但成为内阁辅臣后,往往与当皇帝的学生政见不合,导致悲剧。轻者抛弃,重者甚至杀人。

  在明朝的帝师中,只有少数真正知识渊博的人,但平庸的人越多,他们就越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此,在明朝,帝师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群体。

  4、明代帝师15人的命运

  刘伯温:明朝最有功的开国英雄之一。元末,他一举一动,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然而,当世界开始时,朱元璋欣赏他的才华,但他不喜欢他的精明。他的诚实和精明已经成为当时官场的“毒药”。

  宋连: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但他有一个经济世界的大学问题。以朱元璋任性的性格,在治国理念上听取宋连的建议并不容易。然而,朱元璋恭敬地称他为丈夫的人最终成为了死囚。

  方孝茹:他是建文帝邀请的“国师”。他学识渊博,思想积极。建文帝几乎听从了他的话。朱迪从侄子那里赢得了王位。他因拒绝合作而被杀害十族,创造了明朝历史上最酷的悲剧!

  姚广孝:他是个和尚。直到他老去世,他都穿着僧鞋和法衣。然而,僧侣们更喜欢做军事事务。朱迪发起了“靖难之战”。他是唯一能提出建议的人。不公平,只输赢;不道德,只成功。姚广孝成功地成为了三代皇帝。

  解缙:他是明朝立国后出生的第一位皇帝。22岁时,他向朱元璋进入了“万言书”,后来受到了朱迪的赏识。他被称为“疯子”

  杨士奇:他曾经是一名农村教师。他的性格表面上像棉花包,但心里却有一座钢铁长城。他知识渊博,没有一丝不苟的治国精神,但他可以诚实地成为一名官员,以不变的方式应对一切变化。他为四位皇帝服务,并始终能够安全相处。

  李东阳:他是一位既有道德底线又有治国能力的大臣。然而,武宗朱厚照胡作非为,首辅已成为烫手山芋。他不仅要和狼共舞,还要努力工作,弥补困难,保护那些道德至上的绅士。

  杨廷和:他先后担任两朝首辅:武宗朱厚照信任他,但拒绝听他的话;世宗朱厚荣因为他的推荐成为皇帝,因为“大礼案”而恨他。

  张聪:他原本是官场上的无名小卒。他因在“大礼案”中被世宗朱厚荣提拔为阁臣,最终升至首辅高位。张聪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但他一生都很诚实。

  严嵩:《明史》中只有6人被列为“奸臣”,严嵩被列为“幸运”之一。这个人一开始是个好皇帝。然而,为了取悦世宗朱厚夫,他选择做一个恶棍,津津有味地拍马屁,享受着“与人搏斗”的阴险和残忍。最后,他以家庭毁灭和死亡告终。

  徐阶:在明朝的帝师中,徐阶属于“老狐狸”式的人物。虽然这位年近60岁的小政治家成为了上阁臣,但他的政治战略已经完善。他最大的成就是扳倒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严世蕃。后来,他通过世宗的“遗诏”扰乱了许多当代的冤假错案。

  高拱:高拱是供差年数最长的明朝皇帝。穆宗对他的信任几乎是精神上的依赖。他有勇气工作,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是性格狭隘,有仇必报。整个人一直是霹雳。穆宗死了,神宗就位了。他突然在权力的巅峰跌落,结局比他整个过程的人更糟糕。

  张居正:在明代所有的帝师中,张居正为国家和国家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也为皇帝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的悲剧也极其悲剧。积劳成病,病死在任。后来,他被抄袭。

  沈一贯:在张居正的弟子中,有许多“恶棍”羞辱了老师,沈一贯就是其中之一。他总是抛弃他的老师,容忍皇帝的一切。他没有做太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也做了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叶向高:叶向高是张居正之后最好的帝师和首辅。然而,当朝廷里的魔鬼们跳舞时,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要与肮脏同流,尽量保存善良。无奈之下,他在三年内写了39份辞职报告。离职后,阉割党大开杀戒,对中善类空无一人。他死后17年,明朝也走到了尽头。

  明朝的首辅,明朝的执政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力,但在他们光鲜的身影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杀机。如果你不小心,你会跌入深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