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人口数量大规模缩减是因为什么?

  东汉,又称后汉。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朝代。让我们来看看有趣的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据史书记载,汉桓帝两年,即公元156年,当时汉朝注册家庭数量为1607万,人口为5006万。公元280年,三国后期,魏、蜀、吴总家庭只剩下149万,人口下降到560万以下。

  从历史数据来看,即使所有的男人都死在战场上,人口也只会减少一半左右。

  为什么东汉末年人口悬崖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事实上,这是当时战争和瘟疫相互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东汉末年,诸侯分离,互相讨伐,兵役税沉重,土地弃耕无人种植,逃荒的难民四处游荡。这种情况对瘟疫的流动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曹操的控制下,洛阳、南阳、会稽等中原地区的疫情尤为严重。瘟疫反复传播,人们的生活悲惨。

  据史料记载,仅公元204年至219年,中国长江以北爆发瘟疫,死亡人数就超过2000万。曹操在赤壁战役中的失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周瑜像神一样燃烧赤壁。

  对于当时的瘟疫悲剧,建安七子王灿为了避免瘟疫逃离中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出门什么都看不见,白骨挡平原。路上有饥饿的女人,抱着儿子弃草。顾闻号哭了,一个人挥鼻涕。未知的死亡怎么可能结束?”

  当时,徐干、陈琳、应该、刘震等同为建安七子的人也死于瘟疫,更不用说贫穷的底层人了。

  面对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像王灿这样逃离疫区的人不计其数。当时没有居委会干部上门看守隔离,也没有道路交通管制。大量细菌携带者涌入疫情较轻的地区,加速了瘟疫的传播。很快,逃离的地方变成了死亡的空城,然后继续逃往下一个城市。

  曹植的《说疫气》描述了当时瘟疫的悲剧:“建安二十二年,流行的是,每个家庭都有僵尸的痛苦,房间里都有哭泣的悲伤。或者闭上门,或者复仇者。”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记载:“余宗族素多,到200多岁,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死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可以看出,建安第一年发起的瘟疫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杀死了中原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就连张医生的近亲也因瘟疫死亡了200多人,这显示了东汉大瘟疫的可怕之处。

  在目睹了瘟疫流行的人类悲剧后,张仲景决心挑战伤寒,成为一名拯救人民疾苦的医生。

  当时,他的宗族中有一个叫张伯祖的人,医术很高,张仲景拜他为师,开始了学医生涯。

  张伯祖看到他聪明好学,努力学习。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传给了他。后来,每次张仲景是名医,他都会来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医术越来越聪明。就连何青在《襄阳府志》中也称赞道:“仲景的医术已经精于伯祖了。”

  经过几十年对伤寒症状的深入研究,张仲景终于写出了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医学经典——《伤害杂病论》。这部作品对当时的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意义重大。在张仲景之前,人们对瘟疫的防治仅限于迷信的驱鬼阶段。一旦出现瘟疫,专业的驱鬼者“掌蒙熊皮,金四目,玄衣朱衣,持戈扬盾”,连跳带唱故弄玄虚,不仅耽误了患者的治疗。同时,瘟疫的传播也因为人们看热闹的聚会而加速。

  针对伤寒患者的症状,张仲景发明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用面团包裹辣椒、羊肉和发热祛寒药物,煮熟后给患者食用。这也开启了“饺子”的先例,饺子从此流传下来。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