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率领大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疲惫之师呢?

  三国末期,魏分三路大军伐蜀。最后,钟会和诸葛绪大军被挡在剑阁外,邓艾从阴平小道进入蜀汉腹地,措手不及。刘禅最初派诸葛瞻带领蜀汉御林军前往御敌,但被邓艾击败。刘禅被迫投降,蜀汉戏剧性地迅速灭亡。显然,刘禅选择投降是因为看到诸葛瞻战败身亡。那么,为什么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御林军打不过邓艾一两万疲惫的老师呢?

  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邓艾手下不是疲惫的老师。

  邓艾的军队原本准备与姜维的蜀汉精锐作战,但姜维跑得太快,邓艾没有赶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邓艾的军队是一支擅长野战的精锐军队,而不是一支普通军队。阴平后,身体素质差、战斗力差的士兵基本被淘汰。能够不断翻山越岭进入蜀汉的军队,都是百战精锐,都是经过大自然选择,成功脱颖而出的人。所以这群人,最多是累了一点,只要稍加修整,就能立刻焕发活力。

  当他第一次进入蜀汉时,邓艾的军队确实是一个疲惫的老师。然而,在赢得了周围的城市后,他们得到了补充,吃喝睡了很长时间,战斗力迅速恢复,他们成为了一名精英老师。他们终于进入了蜀汉的腹地。在邓艾的指挥和鼓励下,他们的战斗欲望爆发了,他们的战斗力只比以前增加了。

  另一方面,诸葛瞻率领的军队并没有魏军那么好。蜀军精锐,大部分被姜维带走,此时正在剑阁阻挡钟会。其他精锐部分驻扎在各地,所以刘禅能派给诸葛瞻的军队不多,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加御林军。老弱病残战斗力肯定不好,而御林军是防卫部队,不适合野战,所以他们的实力其实和魏军有很大的不同,战斗力也不在同一水平。

  二、军队人数对比

  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当时蜀汉大部分军队都在姜伟手中,刘禅能拿到的军队并不多。否则,他不会把御林军送给诸葛瞻。据统计,诸葛瞻指挥官的军队总数不到1万,邓艾的军队有2万。因此,从军队的角度来看,诸葛瞻也处于劣势。

  三、蜀军误判形势

  说到轻敌,其实不仅仅是诸葛瞻教练的责任。在整个蜀汉,他并没有特别注意这场战斗,从皇帝到一线指挥。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主要是蜀汉当时误判了战场情况。

  虽然姜伟对外发动战争,但蜀汉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平坦。精通战争的老人基本上都死了。其余的人要么混日子,要么对战斗一无所知。事实上,这也是蜀汉人才短缺的表现。缺乏精通战争的人才坐在中央。面对魏军的突然袭击,他们误判了形势!当时蜀汉人都知道姜维把钟会大军挡在剑阁外,于是邓艾大军突然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是姜维战败的消息并没有传来,所以大家都认为邓艾是偏师,不是主力军。

  既然是偏师,魏军人数注定不会特别多,刘禅就赶紧命令诸葛瞻率领御林军御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如果他知道邓艾的偏师有2万人,他就不会让诸葛瞻带领这么多人去阻止他。

  刘禅就是这样的想法,诸葛瞻也是这样的想法!诸葛瞻认为邓艾是偏师,人不多,所以他带领军队直奔战场时,并没有选择占领危险,抵抗魏军,而是直接与魏军作战。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现情况不对劲。魏军远远超过蜀军,蜀军根本抵挡不住,最终失败撤退。

  可以说,正是蜀汉人对形势的误判。他们认为魏军不多,有轻敌的想法。他们没有保险,所以被邓艾打败了。然而,在了解了魏军的一般情况后,诸葛瞻可以根据城市的力量来守卫。为什么他最终失败了?事实上,这就是诸葛瞻的能力。

  诸葛亮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他八岁时诸葛亮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没有给他太多的指导。蜀人感受诸葛亮的成就,对诸葛瞻很有好处。他年轻时没有取得巨大成就,获得了很高的权力。然而,正是因为他太顺利,缺乏训练,他在被邓艾击败后仍然没有正确认识到情况。他不但没有选择坚持待援,反而受不了邓艾的激将,直接出城与邓艾做最后一仗,兵败身死。

  事实上,此时对诸葛瞻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消费,不要急于与邓艾作战。魏军远道而来,急于快速作战,没有足够的攻城装备。诸葛瞻可以完全守住绵竹。不幸的是,诸葛瞻错误地估计了情况,一步一步地错过了正确的选择,最终死亡,埋葬了成都平原上最后一支可战士兵。

  结语

  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御林军打不过邓艾远道而来的魏军,主要是因为两军的战斗力和数量完全不平等,邓艾的军事能力远高于诸葛瞻。当时的蜀汉,面对邓艾的突然袭击,都以为是偏师偷袭,兵力不多。他们怎么知道会有2万魏军这么多?然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蜀军选择与魏军作战,而不是保持危险。结果,他们被魏军击败,全军被摧毁。

« 上一篇
下一篇 »